|
黑客攻击行为趋利化 亟待出台网络安全法
|
来源: 2007-11-13 15:25:50
|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近日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网络安全工作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网络仿冒事件和网页恶意代码事件,已分别超出去年全年总数的14.6%和12.5%。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新增计算机病毒样本超过10万种,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3%,其中木马病毒新增数占总病毒新增数的68.71%,高达76593种。换言之,互联网已经陷入“病毒经济时代”。 网络攻击已形成黑色产业链 以前的病毒制造者攻击网站、窃取信息通常只是以炫耀技术、恶作剧或者仇视破坏为目的。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攻击等违法行为的目的已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并已形成黑色产业链。 近年来,病毒制造者和黑客除了在病毒程序编写上越来越巧妙外,他们更加注重攻击“策略”和传播、入侵流程。他们利用互联网基础网络应用、电脑系统漏洞、web程序的漏洞以及网民的疏忽,窃取qq密码、网游密码、银行账号、信用卡账号、企业机密等个人资料和商业机密,通过出售换取金钱。同时,越来越多的黑客团伙利用电脑病毒捆绑“肉鸡”,构建“僵尸网络”,用于敲诈和受雇攻击等也成为一直主要非法牟利行为。而且这些盗取信息或敲诈勒索等行为已呈组织化和集团化趋势。 病毒制造者从病毒程序开发、传播病毒到销售病毒,形成了分工明确的整条操作流程,形成病毒地下交易市场,获取利益的渠道更为广泛,病毒模块、“僵尸网络”、被攻陷的服务器管理权等等都被用来出售。另外,很多国内黑客开始利用拍卖网站、聊天室、地下社区等渠道,寻找买主和yb亚博全站首页的合作伙伴,取得现金收入,整个行业进入“良性循环”,使一大批人才、技术和资金进入这个黑色行业。这条黑色产业链每年的整体利润预计高达数亿元。 网络应用危险系数剧增 互联网已成为企业、政府、个人不可或缺的日常应用,发展速度之快,众所周知。然而,黑客攻击和病毒的危害使互联网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达到了1.62亿,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网民国家,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病毒、木马、黑客攻击频繁,而导致用户财产蒙受损失。在2007年上半年瑞星全球病毒监测网截获的所有病毒中,明显针对国内用户、或是明显带有“中国制造”特征的病毒,占据所有病毒总数的37%左右,首度跃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地区正成为全球电脑病毒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由于病毒以及黑客攻击是网民遭受财产损失的案例也不断出现。今年3月,上海市民蔡某的网上银行账号莫名其妙丢失16万元,据警方调查,蔡某被盗的真正原因,并不是银行系统的问题,而是他的电脑被黑客侵入并安装木马程序,使银行账号、密码和认证证书等信息泄露,导致账号内存款被盗。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世纪名流绿色科技有限公司网络系统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公司联网的几台电脑全中了病毒,所有硬盘被格式化,电脑里的投标资料和一些重要的客户资料全部丢失。而网游账号、银行账号被盗现象更是常见,甚至有人说,玩网络游戏没有不被盗过的。 针对性法律体系需完善 以目前互联网应用范围之广,病毒和黑客攻击泛滥态势之严峻,凭借技术已无法彻底根除网络安全威胁。唯有推动互联网法律体系建立,提高违法成本,方能保证互联网健康发展。 目前,我们政府也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安全法规。但在针对互联网违法行为的界定、处罚力度以及相关法律针对性范围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8月28日,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等八个政府部门的代表和来自20家专业机构及互联网企业的代表联合“2007安全中国——计算机恶意程序治理法律环境高层研讨会”,就中国目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以及对网络木马等恶意程序的法律治理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并将尽快制定《网络安全法》提交人大审议。 “‘经济利益’已经发展成为病毒等恶意程序制造者最大的驱动力,并形成盗取账号、负责销赃的黑色产业链。而成本低收益大、调查处理成本却高,是其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之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副主任黄澄清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政策规划组负责人秦海说:“在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保障网络安全的同时,推进网络安全立法和执法工作十分迫切,这关系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面对恶劣的网络安全环境,只有在加强技术保障、提高防范意识的同时,加快法律体系建设,推动《网络安全法》出台,才能保证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以及保障互联网用户的利益。 |